【評論】內戰是否真的撕了盾冬

解讀盾雪之吻 1

 

發第二篇前,想先解釋一下,這系列文章的本意,絕不是想藉著貶低盾雪來拉抬盾冬,而是想解釋一個漫威既有的、重男輕女、置入異性戀的做法卻意外助長了盾冬這現象,這些評論不是針對雪倫,而是針對俗套公式的反思。在這兒,我就是想要提供一些主流非腐向的觀點,做一個媒體小糧倉。第三篇文章會是從盾雪粉的角度寫的,探討的是女性在漫威世界裡的處境,喜歡雪倫的朋友們可以看那一篇。

 

p.s.昨夜莫名其妙文章被屏蔽了(真是沒想到我的文章也會被屏蔽?該說是一種榮幸嗎?….),所以我先把連結都拿下來,想看原文的再跟我拿。

 

《解讀盾雪之吻 2》

 

內戰是否真的撕了盾冬?

linzeestyle / May 10, 2016 [出處]      

           

今天一早醒來我就看到了Vanity Fair的專欄文章「這是【美3:內戰】唯一的缺陷嗎?」佔滿了我的推特。其實這個話題現在正被許多漫威觀眾所關注,無論是狂熱粉絲或過路客。VF雜誌的評論會被特別注目是因為它代表著後者的觀點:一個備受尊敬的主流媒體批判美隊3刻意植入異性戀元素,縱然整個美隊系列的主軸其實是在探討兩個男人之間異常緊密的關係。

 

Vanity Fair雜誌:儘管美隊3的導演表示盾冬之間的關係可以自由心證,但【美3:內戰】的劇情其實清楚地定義了盾冬的關係——當Steve親吻雪倫時,Bucky還要在一旁露出贊許的表情。自由解讀的空間在哪裡呢?除了Steve對佩姬(非常主動的)姪女下手這件事令人坐立難安,這一幕吻戲對電影劇情推動根本毫無意義。

 

VF雜誌觸及到了美3中最失敗的點之一——這部電影透過一個除了用來證明男主是直男之外毫無存在必要、可被替換的角色——強力否定了盾冬兩人之間愛情的可能性,彆腳的宣示Steve的異性戀傾向,卡特們——包括之前的佩姬——的存在實為瓦解美國隊長系列中唯一鋪陳完整的愛情故事。如同VF雜誌所指出,在東尼和小辣椒分手之後,美隊與Bucky是唯一僅剩在漫威電影宇宙中可行的愛情故事。

 

但在漫威凌亂、拙劣的操作盾雪的感情線,顯示男主角若不英雄救美便有損其英雄氣質的既有成見之餘,漫威真的成功將盾冬宣判死亡了嗎?這突兀的一幕是否真能消滅盾冬擁護者及電影本身的主軸?我認為倒也言過其實。

 

總歸來說,Steve和雪倫的吻會遭受如此多的批評,就是因為它實在失敗的徹底。回顧美隊2,雖然雪倫的登場也有幾分尷尬,但由於兩人尚未親吻,很少評論會特別提到這個角色。但對照過往,綠巨人與黑寡婦的感情線也沒有被這麼多的影評所探討。即使索爾和珍是如此缺乏火花——在演技、編劇、選角皆不合格的情況下,他們的感情線基本上還是為普羅大眾所接受。雖然愛情戲的安排手法經常會被批判,但極少會有愛情戲本身的「存在」被質疑,更為少見的,是愛情戲存在的「目的」受到質疑。

 

在眾多對盾雪之吻的評論當中,最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吻的「必要性」受到這麼多注目。將這個吻解讀成一段關係的萌芽,而非只是一段與卡特的連結——立刻將其感情線陷入了漫畫中盾雪的相同困境:不論漫威多麼努力證明給觀眾Steve喜歡女生——從他與佩姬的短暫過往可以看出,他真的喜歡女生——事實上不管是哪一個版本的Steve,他在感情層面一直都心不在焉。



          跟美國隊長約會時最有可能的場景


在漫畫中,從一開始交往Steve和雪倫就分分合合。這對Steve來說可不算是加分,甚至可以說是他的缺點之一。在漫畫中Steve總因為許多原因不在雪倫身邊,但在電影中,他們剛萌芽的戀情顯得特別奇怪——特別是在Steve感謝她幫助他與他真正的情感重心逃亡之後。如果光是因為佩姬的關係就已經讓Steve和雪倫的戀情受到質疑,那麼在對照Steve為他的童年摯友義無反顧的驚人付出後,盾雪的感情線更顯得薄弱不堪。和美國隊長為了不讓Bucky消失而挑戰極限拉住一台移動的直升機相比,觀眾很難不覺得那個吻愚蠢可笑。這兩年來,並非有其他的外在事物阻饒了他們兩人的感情發展,Steve只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這或許是內戰的致命傷,卻也可能是它的轉機。在令人失望的復仇者聯盟2之後,漫威急需重整,或許這次迪士尼會聆聽觀眾的聲音,不再讓Joss Whedon扼殺鷹眼和黑寡婦的悲劇重演。或許正因為那個吻的尷尬,電影也沒有繼續鋪陳這段感情的下落,也沒有真的扼殺了美隊與Bucky的感情線。在我看來,電影中所謂的吻來得「太晚」也呼應了Steve對佩姬而言也同樣來得太遲:從拯救Bucky的任務回來太遲、共舞的赴約太遲、那個長而深的親吻也來的太遲。Steve和雪倫顯然互相吸引——不管感覺多麼尷尬,但就像和佩姬一樣,他們總是在錯的時間、錯的地點。如果雪倫在美2中和Steve一起去喝了咖啡;如果她沒有被指派監視Steve、不必向他說謊;如果他同意了簽署協同、或他們在任何更好一點的情況下相遇…或甚至,如果他們在這兩年間碰過面,在Bucky再度出現以前。

 

如果,在Bucky出現以前。


 

        我們得幫雪倫說句話:Bucky一開始就贏在起跑點

 

這個明顯的事實連像Vanity Fair這樣的主流影評都察覺到了,顯然盾冬並沒有被滅火,如果是的話,我們也不會再討論這個話題了。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不成立的邏輯——就是電影嘗試在一個顯然心思早已完全繫在另外一人的主角身上硬加入感情線。Steve對Bucky執著專一的愛主宰了內戰的所有劇情走向,所有在美2中出現過的人物都察覺到這一點。黑寡婦在維也納爆炸事件後,表達了她知道「Bucky對他來說有多重要」。獵鷹在Steve與Bucky落水重逢後,提醒Steve他太輕易又陷入重逢的喜悅,甚至連叉骨出場只有短短六分鐘,也有辦法讓Steve因為「你的Bucky」而失神導致傷亡。

 

這部電影的高潮在於Steve對Bucky盲目專一的愛足以使一切歸零。在最後的美隊和鋼鐵人可怕的對決中,鋼鐵人仍相信眼前站的是他所認知為復仇者家族一份子、他從小崇拜的美國隊長,卻不知道他已經選擇作為Steve Rogers。這場打鬥中最讓人窒息的是沒有看過Steve黑暗面的東尼深刻、殘酷的見識到美國隊長的黑暗面——Steve為了包庇一個罪犯向他撒謊,並且在意識到Bucky有生命危險時對他的攻擊轉為致命,同時他也看清了Steve的心之所向。東尼倒地時,做了最後掙扎,提起了盾牌的來歷,質疑Steve現在的內心是否還配得上盾牌。

 

而Steve的回應呢?他丟棄了盾牌,丟棄了美國隊長的威名,以Steve Rogers的身分帶著Bucky離開了。這裡回應了Steve內心深沉的恐懼——他在解凍後失去了自我,這世界上再也沒有真正屬於他的家。Steve Rogers終於做了美國隊長從未被允許做的事情—他選擇了自己。他選擇他的人生,和他的摯愛。

 

他離開了,與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一起。


 

漫威,如果你不是要表達Bucky愛著Steve,請不要用這種三角運鏡

 

內戰以一封信和一隻手機作為結尾——Steve的承諾,他說復仇者聯盟是東尼的家人,他為東尼感到高興。他並不討厭東尼,相反的,他還是很關心他。Steve也關心霍華、關心佩姬、關心雪倫。片尾的劫獄一幕,獵鷹隔著牢門玻璃望向他最好的朋友前來救他時,也再一次說明了Steve的忠誠。Steve並不殘酷——他們在西伯利亞的創傷仍淌著血,但他寫給東尼的信表達了他對人的信念時,但也間接傳達了一個訊息——那就是如果東尼對家的概念是由一群同類聚集而成,那Steve對家的概念則是緊緊繫在一個人身上,就算他沒有直接點破,所有人都知道那個人是誰。讓Bucky回到冰凍狀態或許也是漫威不想讓女性觀眾過度幻想這兩年內會發生甚麼事,不過電影中也沒有顯示Steve會離開瓦甘達的跡象。我們最後看到Steve的影像是他穿著休閒、站在黑豹的起居空間中,討論Bucky可能會為這個孤立小國所帶來的麻煩。看起來,任何可能性都還是存在的。

 

當處理Steve和Bucky的故事時,漫威面臨了一個選擇。當然,他們可以排除眾議繼續堅持異性戀的立場,但或許是時候質疑這些膚淺老套感情線到底是幫劇情加分還是扣分。在一連串失敗的異性戀情與女性角色配置之下(浩克/黑寡婦、蟻人/Hope、Betty Ross整個角色被刪除、和飾演珍與小辣椒兩位女演員相繼離開卡司),漫威對女性的不當處置越來越明顯,加上眾所周知的爭議不斷(奇異博士中的Tilda Swinson、為新一代蒼白蜘蛛人而延後檔期的黑豹,以及遲遲難產的黑寡婦個人電影),漫威已經從產業龍頭變成了不會跳舞的大象。

 

其實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往往不是那些擁抱大男人特質的角色。比起Whedon麾下食古不化、對同事不假辭色的超陽剛戰士,羅素所形塑的那個會為他深愛的男人付出生命的Steve Rogers反而更受觀眾歡迎。迪士尼或許並不認為他們需要耕耘女性觀眾,但美隊系列一飛衝天的地位足以證明了女性粉絲族群的影響力。具體而言,他的男主角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非典型形象出現——他的「英雄救美」也並未使用老套的操作手法——肉體的傷害、失去自主權、以及「重生」的經歷也未被套用到女性身上。


(電影中常見的手法通常是用傷害女主來威脅逼迫男主角,例如蝙蝠俠對超人的瑪莎梗。Bucky 70年來不斷被洗腦,他顯然遭受了許多肉體折磨,他經常是整個環境中唯一裸身的人;他的身體像物品一樣被限制自由,他的身體暴露在看守者的視線中,雙腿分開、雙手綑綁。就連他洗腦的殘酷過程也呈現在我們眼前。Zemo的啟動指令不需要碰到Bucky,只需要透過言語就可以控制他的身體,而他的身體反抗也很激烈——他仰頭抵抗身上的枷鎖,要Zemo停止並亟欲逃脫。他的身體被侵害對於男性主角來說是很少見的。)


评论 ( 20 )
热度 ( 235 )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Evenstar | Powered by LOFTER